天成配资 山倒之后才懂,那些年我们踩空的父爱引力_女儿_父亲节_月光里
山倾方觉父爱沉天成配资
文|周明华
成都的七月像一盆倾倒的钢水,柏油路面蒸腾起氤氲的波纹。红星路天桥下,几株紫薇被晒得卷了边,胭脂红的花瓣簌簌落在灰扑扑的伞面上。我望着那些躲进遮阳伞的年轻人,恍惚看见十八年前那个同样灼热的父亲节,女儿瑶儿在考场外攥着我被汗浸透的衣角,睫毛在阳光下颤成两片黑蝶。
天气预报反复提醒的高温,让我忍不住嗔怪:“说好的父亲节,怎就热得这般不留情面?”要说呐,老天爷从不会与人约定晴雨。他时而像个脾气乖戾的老者,时而又化作任性的孩子,以翻云覆雨的姿态俯瞰人间。而我,在这炽烈的日光下,恍然惊觉自己已独自走过 18 个没有父亲庇佑的春秋。如今女儿远在广州求学,这个父亲节,依然只剩我与回忆相伴。
那是2011 年的父亲节,同样炽热的阳光里,藏着女儿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刻——高考与成人礼重叠。成都宽窄巷子旁的考场外,我如同万千焦虑的家长,在烈日下“立正、稍息”,心却早已随着考场内的女儿跌宕起伏。当她走出考场,疲惫的眉眼间还凝着紧张的霜,我带她一路小跑躲进茶馆,妄图用片刻宁静抚平她的不安。
展开剩余80%至今清晰地记得,那年的蝉鸣有些刺耳。茶馆竹帘筛下的光斑里,邻桌的阔论像隔壁煮沸的火锅翻滚着:“读书不如早接班!”“早点让娃儿做生意!”瑶儿悄悄把茶碗推到我面前天成配资,琥珀色的茶汤里倒映着她紧绷的嘴角。我忽然明白,所谓父爱不过是把全世界的喧嚣都滤成静音,只留下孩子睫毛上颤动的微光。
女儿被吵得发懵,我看见她看着复习卷子,嘴咬笔尖的嘴唇有些发抖。也快到进场时间了,我赶忙牵起她的手逃离。进考场前,我一遍遍摩挲着她微凉的指尖:“尽力就好,孩子,爸爸永远是你的后盾。”后来才知道,她故意低估了分数,那份小心翼翼的懂事,让我既心疼又骄傲。最终,她如愿考上了理想大学,而那个父亲节,也成了父女间最深刻的生命印记。
送女儿去大学那天,经过成都最复杂的一个十字路口,这里不仅路长还复杂。此时,我内心藏着最深的不舍。低头想着往后不能再接她放学,思绪翻飞之间,一辆电瓶车擦着手臂呼啸而过。“你疯了吗!”女儿此时突然变成了小宇宙一般,怒吼如惊雷炸响,我从未见过她如此“失态”。她颤抖着抓起我擦伤的手臂,轻轻吹气的模样,与她母亲当年如出一辙。那一刻,我忽然意识到,曾经需要我庇护的小女孩,早已学会守护她的父亲。
报到之后,要进大学宿舍时,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小雨,秋雨把银杏叶粘在她的行李箱上。女生宿舍楼道的穿堂风卷起她一缕秀发,我下意识想替她别到耳后,手指却突然僵硬地悬停在半空中。原来父女间的距离,就是从牵着肉乎乎的小手,到目送单薄背影的漫长练习。
回家时,我突然感到一阵落寞。公交站台玻璃反光中,几道雨痕似乎变成了老家李桥镇的那几条熟悉的乡间小路,我看见自己佝偻的轮廓与当年我的父亲实现了身影重叠——那个总在深夜提着药箱出诊的乡村兽医,裤管永远沾着泥浆和草屑。
那是个北风呼啸的雪夜,他为了赶到三村五组梁大伯家,为一头难产的母牛治病,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二十多公里的山路。一路上,父亲呼出的白气在月光里结成霜花,那是比任何诗句都沉重的韵脚。
如今,当年他提着的那盏马灯已经锈迹斑斑。铁皮褶皱里蜿蜒的褐红,黄铜提手磨得有些发亮,边缘处裂开细小的豁口,如同父亲手掌上永远褪不去的茧痕。我总觉得,父亲留在上面的汗迹,就是至今仍留体温的诗行——那些浸透桐油与煤油的斑驳印记,是他披星戴月爬山过埂的脚印,是深夜出诊时踩碎的一道道月光,是农忙时节滴落在谷粒间的一次次焦灼。每一道锈痕都藏着未说出口的牵挂,当火苗在玻璃灯罩里明明灭灭,跳动的光晕便将这些无声的诗行,一页页投映在老家堂屋的土墙上。
如今,猫儿山的松涛年复一年漫过父亲的墓碑。清明纸灰飞舞时,我总错觉能听见他划拳的吆喝混着劣质烟的那种味道。二十六年前的诗稿在掌心沙沙作响:“你脸上布满的河流/载我到你厚厚的臂湾”——直到自己双鬓染雪,才读懂那些皱纹里蜿蜒的岁月。父亲沉默的爱,如同他常背的药箱,装着全村牲畜的生死,却悄悄揉碎了自己草纸上的血迹。
此刻珠江畔的月光应该正抚过瑶儿的书桌。视频通话时,她总把镜头转向中山园的那株木棉树,轻轻地说:“爸,这花开得像你划重点的红笔。”我们隔着屏幕比划富顺豆花的做法,仿佛又回到她蹒跚学步的旧厨房。原来父女间的脐带从未剪断,只是化作三千公里的光纤,在数字河流里静静流淌。
暮色漫进窗棂,键盘上的“父亲”二字在余晖中泛着微光。那些没来得及说的爱,总有一天会在某个清晨,悄然变成女儿发间的白霜,或是外孙女蹒跚学步时挥舞的那双小胖手。父爱何止如山?它是候鸟迁徙的星图,是年轮里沉睡的琥珀,是我们终于懂得低头时,看见自己掌纹里蜿蜒的岁月长河。
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付出,那些藏在严厉目光后的温柔,在父亲离去后,才会化作心底无法填补的空缺,让人尝到“失重”的滋味。或许我们该学会在父亲健在时,用一个拥抱、一通电话、一次对视,让他知道:你如山的爱,我早已读懂,也会用余生回报。
父亲节不像母亲节般鲜花簇拥,也鲜有专写的诗行把泪点敲开,却有他与生俱来的厚重。它提醒我们,在岁月偷走一切之前,要学会珍惜那份沉默的守护,别让遗憾成为余生的底色。因为当父亲的身影从生命中抽离,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爱的那座山,还有放开小跑,一路奔向山头的那条温暖的路径。
作者简介:
周明华,首届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专栏作家、资深媒体评论员,高级编辑,杂文家天成配资,诗人。《明话频道》《明话评道》《天府文学》等新媒体平台创始人。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组委会副会长、中国写作学会杂文副会长,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,《当代杂文随笔》总编辑。
发布于:四川省赢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